古蜀道自然教育联盟在梓潼成立 翠云廊主题公园同步揭牌
11月12日,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四川梓潼分会场暨翠云廊(梓潼)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圆满落幕。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11月12日,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四川梓潼分会场暨翠云廊(梓潼)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圆满落幕。本次盛会由中国林学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绵阳市林业局、梓潼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绿化基金会联合主办,作为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的关键分会场,以“保护古树名木 建设森林四库”为核心议题,汇聚政府部门、科研学界、企业界及公益组织的各界代表,共同擘画以古树名木为核心的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此次会议的丰硕成果,将为即将在杭州启幕的全国自然教育大会,精准输送四川智慧与古树保护的实践样本。</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11/13/96665727-4c6d-48f1-a7d5-13c7d6f6a2c4.png" alt="1.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会议期间,多项重磅成果相继发布,为自然教育发展筑牢数据与学术根基。梓潼县自然资源局正式公布《2025年梓潼县古树调查成果》,这项始于2025年4月的系统性普查,历时半年完成对全县16个乡镇及1个国有林场的全面排查。数据显示,梓潼县现存古树名木达22137株,其中一级古树515株、二级古树1199株、三级古树20423株,庞大的古树群落构成了自然教育的珍贵宝库。与此同时,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发布了古柏资源保护、历史文化挖掘及生态资源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翠云廊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本次会议最受关注的创新举措,当属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建立与实体项目的落地。会上,由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等古蜀道沿线城市代表共同倡议发起的“古蜀道自然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深度整合古蜀道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联合开发、特色线路统筹规划、区域品牌协同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守护这条千年古道的生态根脉与文化基因。作为联盟成立后的首个标杆性落地项目,“翠云廊自然教育公园”同步揭牌。这座全国首个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公园,标志着梓潼翠云廊实现了从单一生态景观功能,向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教育高地的跨越式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自然教育公园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为凝聚社会合力参与古树保护与自然教育,会议同步启动了多元化保障机制。“四川省绿化基金会翠云廊生态文化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将作为专项保障资金,精准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自然教育课程体系研发,以及七曲山古建筑、古柏林、古文化、古蜀道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工作。后续,结合本次古树普查成果,“古树认捐认养”等公众参与项目将陆续推出,为古树保护注入持续稳定的社会动力。现场,四川省绿化基金会为海康威视、致高律师事务所等首批捐赠单位授予“公益合作伙伴”称号,搭建起企业与公益力量协同参与的桥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自然教育的内容创新同样成为会议亮点。天府古树科学绘画展在会议期间同步开展,此次展览的作品由四川省绿化基金会组织中科院植物所画家孙英宝带队创作,聚焦全省14株具有代表性的古树。画家们以科学绘画为载体,既精准呈现了古树的整体风貌,又细致勾勒出枝叶、纹理等局部特色。这些作品兼具科研价值与艺术感染力,不仅是珍贵的植物科研资料,更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的生动“活教材”。未来,这些画作将作为核心素材融入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与宣传推广中,引导公众在美学体验中直观感受古树的科学价值与蓬勃的生命力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从跨区域联盟的机制创新,到专项基金的资金保障,从公众参与的社会动员,再到科学绘画的内容创造,本次会议以多维突破的姿态,勾勒出以梓潼翠云廊为核心场域的古树自然教育多方协同发展新图景。这条承载千年历史记忆的古蜀道,正以苍劲挺拔的古柏群为纽带,在新时代续写着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供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