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落地四川
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价值与哲理,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9月11日,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开幕。在当天举行的都江堰专场会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授予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牌匾。</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3/09/12/75bd6af6-5eaf-497d-8fbf-75097c378994.png" alt="微信截图_20230912103718.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名录主要收录全世界具有重大意义的灌排水工程。 截至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也让我国成为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目前,四川拥有东风堰、都江堰、通济堰等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其中后两处均位于都江堰灌区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荣誉主席高占义表示,全球150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经过历史检验、持续造福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典范,希望通过成立研究中心来加强对包括都江堰在内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价值与哲理,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作为都江堰守护者、开拓者,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灌溉工程遗产的研究和开发,将水利遗产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研究好、传承好,推进水利遗产持续发挥作用。”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中心未来将立足自身灌溉工程遗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扩大研究范围,找寻更多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为世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都江堰力量。</p>